首先,我們來看看常常聽到的音階-Do、Re、Mi、Fa、So、La、Si 的音名以及簡譜記法:
Do | Re | Mi | Fa | So | La | Si | |
音名記法 | C | D | E | F | G | A | B |
簡譜記法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
在鍵盤上,每兩個黑鍵左邊的那顆就是C,把音名依序放在對應位置,如下:
順帶一提,傳統鋼琴共88個鍵,由左至右為低音到高音,依照C、D、E、F、G、A、B的順序排列,
每數到第8個音又從C開始,將每組C、D、E、F、G、A、B給予編號,中央的Do可記為C4;
這時候我們可以說C4是C3的高八度,或是C3是C4的低八度。
講到黑鍵之前,我們用另一種視角來看鍵盤,把變成這樣
這麼一來,可以清楚看到從左邊的C到右邊的C,中間其實被切了十二等份,
每一個等份我們稱之為一個「半音」,每兩個等份稱之為一個「全音」,舉例來說,
C到D為ㄧ個全音,E到F為一個半音。
利用升降記號( # = 升一個半音;b = 降一個半音),將黑鍵給予命名:
C和D中間的黑鍵可作C#或Db,至於什麼時候作C#,什麼時候作Db,之後有機會再作介紹。
現在我們知道每一個所謂的八度音(例如C3到C4之間),中間其實細分成十二等份,
如果我們把這十二等份裡面的某些音抓出來,就可以形成所謂的音階囉!以下面這張圖為例,
按照圖片下方的排列組合,以起始點(主音)為C開始彈奏-C、D、E、F、G、A、B,這樣的音階為我們稱之為C大調。
像這樣的排列組合,稱之為自然大調(有些人會用『全全半全全全半』的口訣來記),自然大調聽起來非常和諧,是最為普遍的調式。
若是把同樣的排列組合往右邊移兩格,這時候的主音為D,音階為D、E、F#、G、A、B、C#,稱之為D大調。
在D大調裡,D的唱名為「Do」,也就是把D當成Do,E當成Re,F#當成Mi...以此類推。(因為怕搞混,故唱名用簡譜記法)
也就是說,當我們在唱Do、Re、Mi、Fa、So、La、Si的時候,可能有兩種意義,第一種是該音在鍵盤上對應位置的音,
第二種是該音在這首曲子的調裡所對應的音程(或著說級數),這個時候稱就之為「唱名」。
把自然大調這個排列組合從C大調移到其他大調上,勢必會需要按到黑鍵,至於什麼時候要按到黑鍵?
什麼時候不用?這是許多初學者困擾的地方,以下這個表格幫助您一目瞭然:
舉例來說,若是G大調,就看主音從G開始的那行,因此G大調音階為G、A、B、C、D、E、F#。
當然有時候在演奏上面的安排,能讓自己越輕鬆越好,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想辦法讓黑鍵變少,
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使用數位的移調功能,卡西歐的電子琴、數位鋼琴,除了少數幾款初階款,
大部分都有移調功能,善用移調功能,可以讓您的演奏有加分的效果喔!